-
站在世纪边上的守望 ——关山月美术馆对于深圳美术文化发展的意义
我们处在全球数字化信息革命的时代。当代文化在信息的储存、传播、接收方式上出现的诸如数字化、一次性、瞬时性、复制性等重大变化对美术博物馆,对它以原件的收藏、研究和展示的方式构成了挑战。在高超的复制技术面前,人们将分不清原件与复制品之间的区别,复帽件甚至可以超过原件的视觉效果,这已不是天方夜谈。连生命都可以“克隆”,何况以物方式而存在的艺术品呢?(深圳画院举办的台湾故宫藏画复制品展,就使我们对如此高超的复制水平大吃一惊。)降高超的仿真技术外,计算机网络和高清晰度的荧光屏还使图象的观赏变得象开自来水龙头那样轻松方便。于是,美术馆如何与这种强大的复制力量抗衡、如何面对日益快捷、方便的当代文化信息传播而确认自身呢?我认为,正是因为复制品的这种挑战,给美术馆发展带来了机遇,原件毕竟在美术馆里真实地存在着,应该说,它的意义恐怕不再只是视觉的了,它是一切复制品的范本,它是人和饿中种技术手段在内的物质世界对话过程的原始记录,是人的智慧、灵性、血肉的直接凝结,因此,它是精神价值的母体,它是任何高科技最终所无法模仿和替代的。同时,如果当高科技使得人们对某种精神样式的享用变得易如反掌的时候,人们还要来到美术馆,它的意义就不仅仅是观赏,更深一层意义是寻找原点和体认自身,是拜谒大地和表达虔敬。视觉观赏可以是短暂的,艺术家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但美术博物馆的存在使艺术家和他的精神变得长久和不朽。在这个意义上,美术博物馆成为人文价值忠实的守望者。关山月先生把他的作品捐赠给了深圳。为这个年轻的城市输入了难得的精神资源。不知道我们对这件事情是否有足够的认识?对深圳而言,我们尽可以相信,这个年轻 城市将来在她的文化硬年上,在她对高新科技 引进、开发和运用上都会是得风气之先的。如果说她有不足,便是我国传统精神样式的资源不足,而这种资源,正好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像美国这样一个缺乏传统文化资源,但拥有发达的科学技术的国家,就不是靠“拷贝”别国的艺术来改变自己的,而是大张旗鼓地收藏世界各地的艺术原件,以拥有类似大都会博物馆等一批举世瞩目的艺术博物馆而成为文化的重镇。基于以上的理由,我们可以把关山月美术馆的落成看和深圳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在此之前的还有何香凝美术馆,以及人们期待中的其它美术馆。这是深圳文化向纵深发展的标志。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关山月美术馆作为文化守望者,将和我们一起迎接深圳文化的新世纪。
|
-
新闻动态
-
馆内设施
-
-
馆藏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