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美术馆(中国美术家网会员主页)
首页 概况 新闻 展览 典藏 学术 设施 趣闻 理论 联系

        丹青写不尽,探讨意未穷

          关山月是一位生于20世纪实的艺术家,他的青年时代既经历了中华民族最深重的苦难和动荡,亦经历了中华文化最激烈的嬗变。在这段时期里,他一如既往地在起码沛流离中专注于艺术实践,并不断地以搞战画展的方式堀起于乱世画坛中,时代因素明显地凸现在关山月的节术实践之中。本文试图通过1940年围绕着关山月画展引起的一场争论,从一个侧面去感受:中国画艺术在现代化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尽管近代中国画的现代化进程可谓千资百态,但毕竟关山月先生在艺术上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典范,对他艺术之旅的深入了解可以有利于推进我们对现代艺术转型中具体文化情况的把握。这是笔者的尝试。 

          一、抗战画展“1938年我在广州随高剑父先生学画,因广州受日机空袭威胁便跟高老师到四会去画画,广州陷入铁蹄,我们也分散了,我背着一袋炒米过了两个多月的流浪生活,终于逃难到了澳六又找到了高老师,此后跟着他在澳门寺院里住了两年。这两年中我画了数十幅有关抗战题材的中国画……1939年底我先后在澳门,香港,广州弯举行抗战画展,1940年初我离开澳门经香洪沙鱼涌偷渡日敌封锁线辗转回到韶关”。②关山月的这段貌似流水帐的交代不知掩藏了多少辛酸,广州沦陷之日,便是他和妻子失散之时,到处兵荒马乱,被迫侧身于寺庙之中度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关山月当时是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身无长物,一腔热血,“我离开澳门是下决心回来参加抗战的,当时具体的想法是希望能跟随抗⑥战部队到前线去写生,继续画我的抗战画”,③但事与愿违,“我时我在韶关一贫如洗,吃饭都成问题,碰到画家黎冰鸿,一见如故,我向他谈到了我有志去前线参加抗战,作战写生的想法,黎冰鸿告诉我,国民党不需要什么战地写生“。④关山月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还是在韶关开了抗战画展,偏偏在这里,日军飞机炸塌了展场的一角,等待关山月的展场的租金,旅费问题。他无奈中去拜访新结识的同乡南国诗人阮退之,阮退之热情的帮助了关。⑤关山月在报国无门之时,遂兴实践古人所提出行万里路的宏愿。如果说关山月作抗战画是出于知识分子的爱国原则的话,那么韶关站以后的历程就更我地体现他作为一名艺术家探求艺术的本色。第一站到桂花林,“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其时在抗日烽火连绵的岁里里,人文荟萃,救亡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盛况空前,被誉为“文化城”而蜚声全国,“先后从东北、华北、华东及湖南、广东、香港等地陷区撤退,云集于桂林的大批文化界进步人士,汇集成一支强大的抗日文化队伍”。 ⑥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关山月依阮退之的介绍找到了广西文艺界名流李滔生。安顿以后,他和以往一样准备开抗战画展,并找了黄新波(黄是关在香港时,叶浅予先生介绍一事实上要找的)黄新波其时正在和赖少其、谬冰兄、刘建庵等人在《救亡日报》上主编《漫木旬刊》。黄对他十分欢迎,动员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驻桂林办事处的几位画家,帮他布置展览。展场设在乐群社,但关山月始料未及的是他的画展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人文荟萃的桂林引起不同层面的龃龆。


          二、“新” “旧”派别之争衍生的问题画展的第一天,李滔生出于友情联系社会上的名流为关山月个展在《救亡日报》的副刊《文岗》上出了半页画展特辑,⑧以作宣传,画展引起了桂林文艺界广泛的关注,针对关氏画展的争议亦为之展开。首先是林镛提出的反驳宗派问题,“有人说,像关氏的这一类绘画,不中不西,无宗无派,没有出处,不是中国画,也不是西洋,称之为”折衷派“这种请难显然是沿续20年代广东画坛上最为激烈的“新旧”画派之争,这场因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理念的分化导致知识人群体的分化而产生的冲突,从北京到上海都有发生,传统学术在经晚清民国近几十年的中西体用的计论后已明显失去“定于一尊”的地位,各种艺术主张纷繁地充斥着上半个20世纪的时空,近代艺术的发展显然缺乏综合而共同的文化理想,“百家争鸣”局面不仅体现着传统与现代之冲突,亦是中西冲突,尽管每种言说都不可能摆脱个体的认识价值,但其冲突的过程还是产生了思辩的火花并耐人寻味。林镛在抨击“宗派”问题中言道,“当我们跳进并氏的画展会场时,放眼四壁,不无上点异样的感觉么?这种感觉,在一般顽固的头脑中,是标奇立意,煸惑观众,破坏国粹,在对于绘画有研究心得人的眼里,却是有新鲜空气的清晨的郊野,海边,并“褒扬”关氏是以他锐利的眼睛来观察社会的事物,即把社会的事物映于自己的画面上的。虽然他的画还未至于登峰造极,但在我们这贫乏的中国,可说是不可多得。林镛 位现在并不广为人知的艺评家温不经意地谈到一个富于现代艺术意味的问题,重视艺术家的个体化趣味。这个问题的富有意味显然是相对于传统绘画(尤其是南宗体系)而言的,在传统绘画体系中,艺术家的个体化感觉往往要受到社会伦理,宗法内涵或程式技法知识所规约,个人感觉的“自由机轴”一定要经过对前人程式的心领手摹后才能实现超越。而只有这样的超越才符合价值的鉴赏,否则斥之为“野狐禅”。这种地份强调规范性的古典艺术形态明显不能满足现代人对感性世界的发现,特别是经“五四”运动之后,近代科学与民主旗帜的高扬取消了传统绘画的定向价值(以隐逸文化为宗旨)。而艺术家自我信赖的个体理性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人生意义的基石,艺术家自我信赖的个体理性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人生意义的基石,艺术家对周遭世界的新鲜感觉和内心世界的独特情感都希望通过更为丰富的艺术手段来表达,况且这种纯粹属已的个体化趣味具有强烈的不可摹仿性。在40年代关山月艺术的接受者中他们一再从不同层面谈到这种情况:庞薰末言道:“山月是高剑父先生的弟子,这是不能且不应否认的,山月曾受过剑父的影响也是不能否认的,但是教师屿弟子不必出地一个套版,这对于老师或弟子的任何一方都不是耻辱而是无上的荣耀,而事宜上山月是山月,剑父是剑父,我在他们的作品上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派别是思想的枷锁,派别是阻碍艺术的魔手。山月这次在南洋旅行期中的作品上已显露出他完全独立的人格,那未以后一定更能自由地驰骋了!”陈曙风写道:“画已不光是为说出故事,而是为道出画人的感觉;他把捉到季节变换的初暖与微凉人的身体感觉得到的温寒,似乎画并非不能写得出。如果人能用此直觉以观世界,而又以此直觉而制作的时候用他平常聊天的话,所谓初学画的人看只会看外表,未知看人物像之底里。然而西北归来之后三年,他仍努力于将这未肯十分驯服的野马——他新得来的感觉和意境——来制服。如果说前者是从社会角度来谈师徒关系,通过贬谪中国画千百年来最为注重的“传承”连续性,从而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化”的人格美;那么后者则从个人角度来言说艺术家更应注重表达大千世界使个体生命感受到的内心经历和情感共鸣。这与关山月强调的夫子自道“不动我便没有画,不受大地的刺激我便没有画”是并行不悖的。关山月是非常尊重个体感受的那类艺术家,他在一篇“自白”文章中具体地谈到“我作画,都是有感而发,深入生活也注重感受。我觉得即使是同一座山,同一条水,时代不同,大小环境不同,心境不同,登临时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抗日战争年代的1941年,我第一次到山不甲天下的桂林时,曾花了几个月时间画过一幅手卷叫做《漓江百里图》。直到半个世纪后的1991年春重游桂林里,山河变化虽然不很大,但在感情上却与抗战年代的心境大不相同,时代气息也不大一样,因有实感而重画了一幅长卷叫做《漓江百里春》。明乎此,与其说关氏的画风常变,还不如说他的感受常新。行文至此,我们也许会联想到建国前艺术界所乐道的“个体化”感受是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倡的“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的创作原油是有相“重叠”之处,而这“重叠”的认识可以使人们理解;象关山月这一辈艺术家热情地实践“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道路是出于历史上下文的内在驱动力,而非简单地视为都是出于政治的需求。

          三、由“匿名信”引发的问题在林镛的文章发表后,“新” “旧”之争更为之激烈,甚至已超出为追求知识为旨趣的目的,夏衍为文道:“《文岗》出了半页中国画作家关山月先生的画展特辑,当天就听一了一些不很有意义的闲话,我们不相信艺道中人会这相褊狭,当时丝毫不曾介意。今天,我们又接到了一位署名“钝”字的《文岗》爱读者的来信,说这“是不该的,是一件可惜的事”我们感谢这位读者的好意,但是对于钝先生的惋惜,却还是不敢苟同。”这封署名“钝”的匿名信的具体内容,今天自然不得而知,但目的显然出于门户之见而引发的攻击。夏文中说得最明白不过了:“我们对于这些旧艺术形式的作家,尤其是那些已经不满于过去的作风,而开始走向新的方向摸索的人,特别要用友谊的态度来帮助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更进步。因为作风派别不同而先天的用一种嫌恶的态度来对付方才始走向进步的人,现在似乎已经不是前进的文化工程者应有的事了。”接着夏衍指明:“《救亡日报》是一张以巩固强化民族统一战线为任务的报纸,《文岗》是以巩固文化界统一战线为职志的副刊,所以只要对于抗战救亡多少有点裨益的文化工作,我们都不惜替他尽一点绵薄,对于新的如此,对于旧的也是如此,”。可以看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使社会的关注面完全集中于抗建的时代主题中,而象夏衍这样的左翼知识份子不关心世纪初以来种种的美术思潮问题,“新”“旧”对峙也好,写实主义和现代派之争也好,种种争端似乎都要终结于如何团结一切文艺力量来鼓动大众进行民族战争,使艺术怎样变成战争的武器这一符合情理的文化诉求。由此,引发一个问题,(同是厦文)“关山月先生的画,在新的进步的画家看来当然还有许多值得商榷和批评的地方……”夏衍在该文同版刊出余所亚的文章“关山月的画展,我们不能抹灰他蓄积着前人技术上的智慧,和民族上的若干特色,但不能不指出他原来他原来严重的旧的生活习惯的残余,富含封建毒素的成分。比如《从城市撤退》那张二十我尺的制作,描写人民从轰炸中逃出,以极其飘逸的钓鱼生活作收场,这是如何看不见现实的描写——这是轻蔑了人民伟大的斗争的。”而持相近论点的还有黄新波,“我在肯定他的创作活动的同时,也指出过他的不足之处。我说暴露日寇的罪行和反映人民的苦难。当然是可以的,但是,没有利用他的作品唤起人民群众的斗志和鼓舞他们的胜利信心,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综上所述,指向关山月作品的批评都是非绘画因素的,相反,还从艺术的角度来肯定他的成绩:“我们不能抹杀他蓄积着前人技术上的智慧和民族上的若干特色”(余文)“我在肯定他的创作活动的同时……(黄文)”已经不满于过去的作风,而开始走向新的方向模索的蛤“(夏文),他们指出关山月艺术的有待“前进”,是没有更好地发挥“艺术战斗”的社会功能,光是“暴露日寇的罪行、反映人民的苦难”是不足的。由此可见,当时文艺界对待艺术的价值尺度是基于一种“体用不二”的整体主义思维:社会价值取向等同艺术价值取向。诚然,在救亡压倒一切的年代里,救亡美术运动蓬勃发展而发挥的巨大社会效益是世所共暑的,足以彪炳青史。事情还有另一个复杂的方面,就是在其耀眼的救世色彩背后是高涨的实用性和强烈的排他性。如余所亚所言:“为什么工作者一方面画了许多极其闲逸与抗战无关的山水,一方面又写点现在人民流亡的事实呢?我们不必故意让作者以取消主义从艺术效果作抵消,但我们无妨说作者欠勇,未正视现实。”这种因画“与抗战无关的山水画”就等于“未正视种因画”的简单推论,不仅是从实用性的角度而偏离艺术追求的视角而言,也体现那种“体用不二”的整体主义思维。但富有意味的是,也正是同样整体主义思维更加坚定了关山月通过山水画创作来表达其爱国救亡的情操,“在桂林,我画了一个手卷《漓江百里图》,我为求画祖国大好河山,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指导行万里路”。关山月的具体想法是力求表现大好河山发激起民众护我山河的热忱,从而达到救亡抗日的目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在相距短短几个月后,他开了另一个山水画为主的个展。展览设于桂林桂栋路广西建设研究会会议厅,由“漓江雅集”主办。如果说同是出于救亡抗日的爱国主义,使余所亚等人强调的是艺术的社会功能性和学术探求性的二元背离,那么毋宁说关山月的追求是时代精神与现实动因和艺术价值一体化的融合,这一追求显然比其师高剑父一代所关注的如何调合传统文化价值资产,与大众化诉求和科学的西画知识之间的紧张,更具有新的文化情境针对性。

          以上讨论的是关山月在40年代遭遇的几个具体问题,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艺术思潮的变革和社会抗拒求的起落与艺术家个体的情感等因素总是纠缠在一起,之所以要重提几十年的旧事,并非借此褒彼贬此,而是重拓前人追求理想的足迹,希望从中得到更大的启发。

      More 新闻动态
      ·关山月美术馆举办第66期“四方沙龙” 学术讲座
      ·关山月美术馆举办“古代体育的真实画卷——敦煌与古代体育”专...
      ·关山月美术馆举办“游目骋怀——游光霖摄影作品展”
      ·关山月美术馆举办“藏·迹——李小可版画作品展”
      ·关山月美术馆举办“古韵拓新春——2012潍坊杨家埠木板年画...
      ·关山月美术馆举办“馆藏北大荒木版画展”
      ·关山月美术馆昨获授“国家重点美术馆”牌匾
      ·关山月美术馆举办 “GDC11 影响中国未来的设计”系列活动
      More 馆内设施
      馆内设施2
      关山月美术馆 设施
      More 馆藏作品
      《尤利西斯还乡》
      《亲属》
      在那遥远的地方
      Diary;Sept.24th'
      • 电话: (0755)8306 3086 邮箱: gsyart@gmail.com QQ :
      • 地址:中国深圳市红荔路6026号
      Processed in 0.322(s)   31 queries
      update:
      memory 8.62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