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美术馆(中国美术家网会员主页)
首页 概况 新闻 展览 典藏 学术 设施 趣闻 理论 联系

        21世纪科学的美术馆发展之思考

           美术馆作为文化创新与传承的载体,是伴随着文化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它既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成熟的标志。中国的美术馆事业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在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的美术馆大多是以展览馆的形式存在着,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扩大和国际视野的不断拓宽,美术馆在经营方式和运营理念上不断调整,逐渐进入了一个展览馆与博物馆相结合的时代。进入21世纪,对于一个美术馆人而言,应该思考也正在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向着更为科学的美术馆发展方向迈进,如何充分发挥美术馆作为公益型文化事业机构的作用,更好地为市民和社会服务。 
            (所以今天我想就中国美术馆事业目前的局面和困境、美术馆的定位、科学的美术馆管理模式以及美术馆的社会公共性几个问题进行一下阐述) 
          一、中国美术馆事业目前的局面和困境 
            应该说,近些年来,中国的美术馆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各地区陆续兴建了一批美术馆和美术家纪念馆,目前在国内已经拥有20多个省级美术馆,此外还兴建了一批民建公办和私立的美术馆,这些美术馆都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发展标志。同时,美术馆的建设和管理也开始走上正规化和现代化的轨道,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规模,许多美术馆在展览的操作上也都有了明显的策划意识和对美术史的总结意识。然而在美术馆工作不断深入的同时,我们也深切地体会到,我国的美术馆事业尚不能尽如人意,很多方面还制约着它的发展。 
            首先,我国的美术馆事业是进入20世纪才刚刚起步的,大部分美术馆基础设施薄弱,在美术馆的概念和发展方向上认识不够明确。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的美术馆在功能上更象一个展览馆,以临时展览为主,在问题的切入、课题的深入、美术教育功能的辐射等各方面均不能达到一个博物馆的标准。80年代中期以后,虽然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对于美术馆集研究、收藏、展示、教育于一身的综合功能尚不能够充分地发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美术馆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更为准确的美术馆概念和发展方向的认定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美术馆的功能定位和美术馆自身的发展要求不相称,尤其在美术馆的公共性以及美术普及教育方面尚未充分发挥美术馆的功能。新世纪的社会文化需求已经对美术馆的自身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从总体上来说,就我国目前的美术馆功能定位而言,已不能满足自身的发展要求。在2002年召开的中国美术馆工作会议上,文化部陈晓光副部长指出:“美术馆应该成为整理和代表国家或地区文化发展的美术博物馆”,为走进新世纪的中国美术馆事业明确了思路,拓宽了视野。然而从全国美术馆实际运作的情况来看,在总体上尚不能达到此目标要求,尤其在美术馆公共性的发挥发面,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尚未能形成成熟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有效模式。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目前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对于中国美术馆事业而言,文化积淀和发展的不平衡同样不容忽视。内陆城市文化积淀深厚,但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观念转换上稍嫌滞后;沿海城市在文化建设上投入大,开放性强,但往往历史短,文化积淀薄,缺乏传统文化力量的支撑。同时,各地美术馆之间尚未普及长期有效的交流和合作,因此还不能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为之努力的。 
            第四,缺乏自主、开放、科学的美术馆运作和管理机制,并进一步导致了在展览方面缺乏足够的自主性、经费紧张、人才匮乏、人力资源调配缺乏灵活机制以及藏品征集困难等方面的问题。美术馆建设是一项公益性非盈利的文化事业,因此政府和民间各界对美术馆事业投入和支持力度的大小直接制约着美术馆的发展,以致造成展览活动和藏品征集被经费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另外,对于藏品的捐赠和征集到目前为止尚未能出台或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相应的鼓励政策,对于特殊的美术专门人才,尤其是美术馆管理的专门人才也缺乏相应的培养和灵活的资源调配机制,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馆事业的发展。 
          二、对于21世纪中国美术馆事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1、开放的美术馆概念及发展方向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的美术馆基本上是展览馆的代名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艺术学术上的发展要求美术馆必须突破原来单一的展览陈列的功能,而成为一个集收藏、保存、展示、研究、教育、推广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体。然而进入21世纪以后,从全球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这一功能定位也已经不能很好地涵盖美术馆在新世纪的时代使命。在全球化文化背景下,美术馆不仅担负着文化传承与交流的重任,同时也是国际和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之一。美国哲学家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社会秩序的重建》一书已经非常尖锐地指出,未来国际间的竞争不仅仅是在政治和经济领域,更是文化领域的竞争。而作为文化传承与传播载体的美术馆在文化的竞争中,在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独特价值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美术博物馆已经成为民族文化审美的缩影,在当代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另外,从文化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美术馆的运作本身即是艺术和文化的运作。文化艺术的定义、创作方式及目标随着时代而改变,美术馆的内容、功能及角色也必将随之发生变化。有人说,“在文化发展的进程中,一个美术馆时代已经到来”,这就为美术馆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昭示着今天的美术馆已经从被动的展示转向主动的引领,由幕后到前台。它的工作已经不止于从事收集、保存、展示、研究、推广这些基本活动,更要进一步对文化艺术的创造和发展作出贡献,及时反映当代艺术创作与探索、艺术史研究的新动向,引领文化艺术发展方向,承担起艺术交流与合作等诸多重任。 
          综上所述,美术馆应该是介于博物馆、展览馆和专业的学术研究机构之间的一个概念,它既不同于博物馆以收藏和长期陈列为主的运作模式,也迥异于展览馆以经营为主的短期效应。既有别于一般宣传推广行业的虚张造势,也区分于专业学术机构的沉潜。相比较而言,美术馆是主动的,是流动的,是能动的,是总结艺术历史发展、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引领艺术发展方向、组织艺术学术活动的综合平台。它的历史使命是发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关注和培养当代新文化并创造新文化。 
            2、科学的美术馆运营和管理模式 
            随着中国美术馆事业的不断壮大,美术馆功能的不断扩大,艺术管理以及美术馆管理日益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美术馆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下将直接影响到美术馆事业乃至美术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各界对此已经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中央美术学院开设了专门的艺术管理专业,各地美术馆也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开展美术馆管理培训等活动,中国的美术馆运营和管理步入了学科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关山月美术馆经过十年的摸索,也形成了“以研究为龙头,以收藏为灵魂,以展览为手段,以推广教育为目的”的运营和管理理念。(在这里我就以关山月美术馆为例,来具体阐释这一理念) 
            “以研究为龙头”就是研究先行,以研究带动展览,引导收藏,推动普及和教育推广工作的进程。关山月美术馆成立于1997年,拥有1个主展厅和8个标准展厅,建筑面积 平方米,开馆伊始硬件设备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然而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美术馆事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各类美术馆、画廊不断涌现,艺术资源的竞争——特别是艺术品收藏的竞争——空前激烈,关山月美术馆既有的资源优势出现了被削弱和边缘化的危机。在与国际同行的交往中,我们也看到了运作理念与管理水平的落差。自2002年起,关山月美术馆确立了“以关山月艺术研究为核心,兼顾20世纪中国美术和当代艺术研究”的学术定位,经过4年的努力,在关山月艺术及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和当代设计艺术研究领域取得了开创性的成绩。2006年3月,我们又邀请国内有关专家举行了学术论证会,进一步明确了“关山月艺术与二十世纪中后期中国美术研究,当代设计艺术研究”这一学术定位,并在2006年确立了“黄宾虹与笔墨问题”以及“设计水墨”两项重要学术课题。 
            “关山月艺术与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是我馆根据自身的优势与特点而确立的主要学术方向。将关山月的绘画艺术放在20世纪中国美术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不仅使关山月与岭南画派这一课题获得了历史的厚度和时代的纵深,同时,也为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从2002年始,我馆每年策划一期学术专题展览,其中部分专题极具开创性,从2002年的“人文关怀——关山月人物画”到2003年的“激情岁月——毛泽东诗意和革命圣地题材中国画”、2004年的“建设新中国——20世纪50-60年代后期中国画”、2005年的“石破天惊——敦煌的发现与20世纪中国美术史观的变化和美术语言的发展”、“借古开今——关山月敦煌临画”,再到2006年我们确定的“黄宾虹与笔墨问题”,涉及的学术领域越来越广泛,学术研究也越来越专业、深入,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另外,关山月美术馆还始终坚持对20世纪中国美术名家的系列研究,先后就“世纪丹青”、齐白石、李苦禅、高剑父、宋文治、钱松岩、刘海粟、亚明、黎雄才等20世纪中国画名家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展示,从更为具体的角度对2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进行了梳理,丰富了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的课题,也进一步确立了关山月美术馆在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 
            “当代设计艺术研究”是我馆根据深圳城市文化的优势和特色而确立的另一个学术方向。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它的现代性与开放性、它在城市美化方面的需求、它的高新科技和印刷行业的发达都从不同的层面促进了设计艺术的发展。近年来,深圳聚拢了王粤飞、陈绍华、必学峰、韩家英等一批全国乃至国际著名的设计师,成就了深圳在设计艺术方面的中心地位,设计已然成为深圳城市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2003年,关山月美术馆首次举办了“03深圳设计展——设计深圳·深圳设计”,在全国设计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促成了深圳城市“打造设计之都”的热潮,也由此开始了设计艺术的国内外交流。2005年,在“03设计展”的基础上,我们又推出了“深圳05平面设计在中国展”,进一步深化了在设计艺术方面的探索。2006年,总结前两届展览的经验和不足,我们将工作的重点放在项目策划的观念先导与学术支撑的强化上,结合“第五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推出“设计水墨”研究课题。设计水墨既是当代的,又是中国的,这一课题旨在探讨传统艺术与当代设计之间的内在关联,同时从理论上探讨和总结这一课题对绘画与设计艺术的双重价值与意义。 
            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美术馆要避免沦为被动的展览场所,就必须强化它的学术研究能力,以研究带动与提升收藏水平,以收藏开拓国际交流与推广的空间,从而实现综合实力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证我馆的理论研究力量,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多方的实践,如聘请特聘研究员等。今年,我们又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联合拟建了“中国当代设计研究实习基地”和“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博士后工作站”等项目,就深圳设计文化与设计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其与当代中国设计的关系等课题展开专项研究,以此来弥补我市在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领域人力资源的不足,丰富深圳“设计之都”的理论内涵。 
            “以收藏为灵魂”点明了收藏工作在美术馆工作运行中的重要性。美术馆的收藏工作和研究工作以及展览工作是相互关联、一脉相承的,如果说展览是美术馆研究工作的最终呈现,那么收藏则是美术馆学术方向、运营理念持续而呈系统性的具体体现。收藏工作要紧紧围绕美术馆的学术定位和研究方向而进行,要注重持续性和系统性。同样,关山月美术馆的收藏工作主要是围绕着关山月与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和当代设计艺术研究的定位而进行的,同时也兼顾了其它当代艺术种类作品的收藏。围绕着这两项学术定位,我们确定了1、关山月作品收藏;2、关山月同时代的艺术作品收藏;3、岭南画派艺术作品收藏;4、国内外设计艺术作品收藏;5、当代其它艺术种类作品收藏等几个收藏方向。在藏品征集过程中,以关山月于1995年捐赠的813件代表性作品为主,再分别采取主动收藏和以收藏作品抵场租的方式进行藏品征集,目前已征集到藏品1700余件,其中包括关山月艺术作品819件,含关山月先生的山水画代表作品《绿色长城》、《江南塞北天边雁》、花鸟画代表作品《一笑暖千家》、人物画代表作品《南海女民兵》等。这些作品不但丰富了我们的馆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艺术发展史的一个直接呈现。 
            2006年,我们加大了收藏工作的力度,将收藏工作的重点放在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作品收藏上,包括“第五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设计水墨展”的全部作品、德国著名设计艺术家马蒂亚斯的平面设计作品100件、德国华裔艺术家单凡捐赠的油画作品9件、当代中青年优秀版画家作品40件、丹麦著名当代艺术家麦克·奎恩油画作品1件、已故台湾著名画家黄君璧作品1件,预计今年可收藏作品339件。在收藏工作中,特别是在收藏外国知名艺术家作品时,我们努力通过美术馆自身的学术影响和工作魅力来打动艺术家,以最少的经费收藏到艺术家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流精品。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收藏工作的拓展,将关山月美术馆的艺术研究领域由国内拓展至国际,将关山月美术馆对美术史的研究范畴由中国延伸到世界,并籍此为中外美术交流、为国际间文化艺术的融合作出应有的贡献。 
            “以展览为手段”指的是美术馆通过展览的方式将学术研究和收藏的成果展现给公众,并通过展览的媒介来实现艺术的普及、教育和推广。展览实施的过程中,其开创性一方面体现在策划上,通过策划体现展览的学术理念,掌握展览运作的规模和影响,控制展览的最终效果;另一方面体现在展示上,通过直接呈现给公众的外在形象体现出美术馆的运作理念与综合实力。近年来,国内外优秀的美术馆对展览的形式与技术手段要求越来越高,投入越来越大。我们也希望通过减少展览的数量,延长重点展览的展期,从而使展览的策划更加周密完善,同时加大对展览设计与制作的投入,强化精品意识。 
            关山月美术馆从2002年开始实行展览策划人运行机制,尤其是学术展览的策划,从学术主题的确定、展览作品的征集,一直到展览的具体实施,始终贯穿着展览策划人一脉相承的学术理念。在整个展览策划过程中,策展人在对某一学术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学术课题,并在展览实施的过程中,掌握着服从于美术馆整体发展大局的主动性,负责各方面资源的调配和各工作环节的协调。这从我馆历年来的学术专题展以及其他学术展览活动中都有着生动的体现,连续几届的展览都体现着我馆在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以及设计艺术研究方面的学术延续性,都举办了“专题学术研讨会”等相关的学术活动,也都因其展览策划的专业性和学术性而在学术界引起了相当的反响。2006年,我们在展览策划过程中将更进一步强化学术的含量,并将在今年的学术专题展“高标自立——黄宾虹画展”期间,举行题为“黄宾虹与笔墨问题”的关山月美术馆首届学术论坛,由我国著名美术史论家郎绍君和卢辅圣担任学术主持,邀请海内外著名的艺术史家、美术批评家和画家作专题发言,并提交论文。此外,今年我们还将承办“第五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设计水墨”展。将以更为开放的形式进行广泛的作品征集和评选,同时邀请艺术与设计界的理论家、知名艺术家举行学术论坛。 
            学术研究的成果和展览策划的理念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展览的展示上,要通过展示的最终效果传达给公众,因此在整个展览实施的过程中,展示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这就要求不仅在策展理念上能够体现对某一专题的学术梳理,在展示手段上也要求做到新颖、立体和丰满,体现出较高的专业水准。一个展览本身就是一件构思精巧的作品,学术策划是它的质地和质量,展示效果则体现着它的设计,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关山月美术馆近年来一直比较注重展览的设计效果,根据不同的展览内容,进行相应的展示形象设计,包括宣传品的设计、展厅效果设计、开幕式及学术活动的场景设计以及纪念品的设计等等,形成一系列系统、有序、能够充分体现展览的学术内涵和策划理念的整体展示形象。另外,我们还尽量在设计中充分利用展览的学术背景、学术论评等资料内容,以此来增强展览的内容厚度,增加展览的可读性,拉近公众和美术馆的距离。 
            “以推广教育为目的”是针对美术馆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的功能定位而言的。作为一个公益性的文化事业机构,美术馆担负着文化建设和传播的责任,换言之,美术馆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艺术的普及、教育和推广上。近些年,关山月美术馆从美术馆的功能定位出发,在艺术的推广教育方面给予了相当的重视,成立了专门的策划推广部,负责推广教育工作的组织和实施。由于这一论点涉及艺术的社会公共性问题,所以将其作为一个专门的问题进行阐述。 
            3、美术馆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在社会发展中应起到的作用 
           当社会的进步将艺术从少数人的把玩中解放出来,便注定了它的公共属性。近年来,随着美术馆事业的不断发展,艺术的公共性问题便与美术馆的社会使命结合在了一起。美术馆作为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社会文化传承与建设的一个载体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中不可忽视的作用。从美术馆功能定位的角度来看,美术馆在实践艺术的公共性方面承载着内外两方面的责任:对内承担起文化建设和传播的社会责任,为市民的社会文化生活和文化建设服务;对外通过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扩大文化的社会影响作用。 
            自2003年开始,关山月美术馆相继推出了“展览进校园”、“展览进社区”“配备专业展览讲解员”、“成立美术专业学校的教学基地”等一系列美术推广教育活动。2006年,我们与深圳市教委达成意向,由我馆配备专业教师,在我馆成立“公共教育第二课堂”,使更多的学生可以定期到美术馆接受艺术的熏陶与教育。同时,为了使市民能够更多地了解高雅艺术,积极参与到我馆的学术活动中来,我们还与深圳雕塑院、《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和深圳卫视合作,策划创办了 “四方沙龙”系列学术讲座,内容涉及文化、历史、美术、音乐、摄影、当代艺术等多个领域,深受市民喜爱,进一步拓展了我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空间。此外,作为深圳市最为重要的公共艺术空间,关山月美术馆还主动承担起扶持与推动创新文化资源的重任。继“03’深圳设计展”之后,帮助深圳设计界重新组建了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并举办了该协会的十年回顾展……今年,我们又与深圳市义工联合会联系组织了我馆的义工队伍,承担起重要专题展览的导览等服务公众的工作。这些展览及公共推广活动,从社会文化发展和市民文化需求的角度出发,为艺术的普及、教育和推广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避开美术馆过于高雅的弊端,实现了市民的文化权利,也促进了深圳城市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 
            对外交流方面,2005年我馆举办了“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百年师生作品大展”,丹麦艺术家“肯·丹宁作品展”,“山外·山——中外中青年版画留学生作品展”等,在文化艺术交流方面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此外,我馆还推出了“03深圳设计展获奖作品赴丹麦展”、“现实与理想——中韩水墨艺术交流展赴韩国展”等交流项目,并与韩国毅斋美术馆结成了长期友好馆。这些展览活动,不仅为市民提供了多元、多彩的艺术享受,也拓宽了本馆的合作与交流空间。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进入新世纪,在“文化立市”战略的推动下,也必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作为深圳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我们希望以更开放的思维,更富创造性的手段,加强与国内外艺术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将深圳本土的文化资源推介出去,也为广大市民奉献更丰富多彩的国际艺术大餐。2006年我馆将在此前的基础上再次推出两项常设性的中外美术交流项目,其一为“国际艺术大师在深圳”系列活动,2006年首先推出德国著名设计艺术家马蒂亚斯的作品专题展览,并计划在2007年举办丹麦著名当代艺术家麦克·奎恩先生的油画作品展,以此来丰富本馆的收藏,并进一步深化我馆在设计艺术方面的研究。其二是建立国际艺术家工作室制度,特邀国际知名艺术家驻馆进行短期创作,举办展览和学术研讨活动,与本土艺术家进行艺术和学术交流。此外,我们还与西班牙高蒂美术馆达成了“设计水墨展”赴西班牙展出的意向,从而进一步拓宽了我馆对外交流的范围,与国内知名美术馆形成了对等交流的关系。希望通过这些交流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外艺术活动的交流与合作,带动深圳艺术创作和文化发展的繁荣。 
            正如孙家正部长所言,美术馆事业是精彩的事业,美术馆事业更始崇高的事业,目前,新世纪文化艺术的发展对美术馆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山月美术馆在今后的发展中,一定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更新观念,以更为高涨的热情、更为勤奋的工作,为中国美术馆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工作。
      More 新闻动态
      ·关山月美术馆举办第66期“四方沙龙” 学术讲座
      ·关山月美术馆举办“古代体育的真实画卷——敦煌与古代体育”专...
      ·关山月美术馆举办“游目骋怀——游光霖摄影作品展”
      ·关山月美术馆举办“藏·迹——李小可版画作品展”
      ·关山月美术馆举办“古韵拓新春——2012潍坊杨家埠木板年画...
      ·关山月美术馆举办“馆藏北大荒木版画展”
      ·关山月美术馆昨获授“国家重点美术馆”牌匾
      ·关山月美术馆举办 “GDC11 影响中国未来的设计”系列活动
      More 馆内设施
      馆内设施2
      关山月美术馆 设施
      More 馆藏作品
      《尤利西斯还乡》
      《亲属》
      在那遥远的地方
      Diary;Sept.24th'
      • 电话: (0755)8306 3086 邮箱: gsyart@gmail.com QQ :
      • 地址:中国深圳市红荔路6026号
      Processed in 0.436(s)   31 queries
      update:
      memory 8.684(mb)